电话:0551-62867410
当前位置:
首页 成果展示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成果展示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3-08-11浏览次数:614 次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减负提质研究室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难以攻克的顽症,不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设计等,以期规范办学行为,减负增效。

减轻课业负担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层面:(1)课业负担实质的研究;(2)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探究;(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研究者认为课业负担是学生对认定的目标、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所带来的压力的一种体验,必要的学业负担是学生要成为适应社会要求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的理性价值选择。当前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教育思想偏差所导致的应试取向的、以量代质或重量不重质的教学所造成的外延性负担,实质上是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结果;学校、家庭、教育机构等是在不合理的制度下无视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追逐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可以说是一种利益博弈,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政策制度的规范。研究者认为应对课程、教师、教学等要素层面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造与更新,教育政策与制度的保障,以及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育人环境。有研究者从负担的适宜度和类型的协调度两个理论基点上,提出了减轻课业负担的意义先导原理、契合前沿原理、动态均衡原理和适应差异原理。

减轻课业负担的改革实践探索主要涉及以下层面:(1)国内政策和制度的设计;(2)减负增效的学科教学模式及区域推进模式及经验;(3)减负增效政府统筹模式及经验。几十年来,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关于减负的文件和政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尝试从相关教学改革、管理、评价等政策和制度进行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山东省建立减负监测、公告及问责制度;浙江省出台责任追究制度、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和家校联动机制,以及改革招生制度等;辽宁省将减负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等。在相关政策制度和理论研究导引下,开展减负增效的学科教学模式及区域推进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有刘学浩首倡的“学导式教学法”、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邱少华的“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黎世法的“六课型教学法”、顾泠沅的“尝试指导—效果反馈”教学法、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杜郎口中学的“自学—展示—反馈”教学模式等。山东省则在全国率先探索坚持政府主导,以省为单位,政府统筹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业负担,主要包括严格规范办学;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考核评价、专家办学、课程支持、社会参与、规范办学五大机制和十七项代表性制度,努力保障素质教育落实;实行“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考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关于减轻课业负担问题研究和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业负担问题的根本来源、轻重摇摆变化的客观规律和外部制度原因等缺乏深入的学理研究;(2)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教学模式区域推进中的教师专业素质、认同适应和教师教学研究等问题,推进过程中的发展性,学校和小区域整体成功推进模式与经验等;(3)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以及管理机制、招生考试制度等缺乏系统研究,相关政策制度的设计不够科学、有效、系统;(4)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离状况依然存在,缺乏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评价改革难以跟进,政策制度运行机制、行动策略、监测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