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51-62867410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课堂教学改革]以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大学生课堂参与
学术交流
[课堂教学改革]以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大学生课堂参与
发布时间:2019-12-28浏览次数:1694 次

[课堂教学改革]以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大学生课堂参与

高慧斌


    近日,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以《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为题,站着做了35分钟报告。而台下90后的部分大学生却坐着打瞌睡。且不论是谁作的报告,也不论报告是否精彩,但我们的大学生青年朋友们至少应对一位92岁的老人给予起码的尊重。事实上,大学生不仅对参加报告会的反应如此,即使在课堂上,调查显示,大学生经常参与课堂的比例仅占30%。


    大学生课堂参与不仅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回应和肯定,也有利于自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亚里士多德曾言: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可以说,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直接关乎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没有学生的直接参与,质量何来?


教师教学作为大学的重要任务,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从中获益。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教育部实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2013年以来,诸多高校先后出台《章程》,均提出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学校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的重大问题研究。这表明,以制度保障为前提,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当前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有多方面原因。调查显示,大学生自身要求高低、教师人格魅力、教师学术能力、教师教学模式、教材难易程度和教材内容是否吸引人都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此同时,不同课程、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两课”课堂、“工科”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学生。这表明,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与多方因素有关,不能笼统论之。


    基于此,笔者有如下建议:第一,引导大学生课堂参与从理论认知向实践转化。促进大学生明确认知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并通过民主的、真诚的、公正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第二,平等对待“两课”学科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要树立各学科教学平等的观念,并通过强化课时、充实“两课”教师队伍、改善多院系集中授课形式、完善评价方式等途径,提高大学生“两课”课堂参与程度。第三,加强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尤其关注大学二年级学生。大学二年级学生处在好奇心已过,未来又相对迷茫阶段,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特别关注大学二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开设学习指导课程、组织大三、大四学生同大二学生课外交流等形式,提高大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大二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第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大学课堂中教师应更多体现对“人”、对“人的心灵”、对“人的发展”、对“人的幸福”的真诚关切,因此,教师不仅需要知识渊博,更需要角色的转化,亦师亦友,让学生体会真诚和真切。第五,将教师和教材融为一体。教师教学不是“教一本书”,而是“授一门课”。因此,教师既要因循一定的教材,又要设计适合自己教授的教材和编写方式,既要基于教师的“教”,又要基于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材才是教师在知识探究和生产过程中的产物,才有利于实现难易适度、内容丰富,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其中。